北京大学十佳教师、资深招生专家孙东东教授23日通过本报,从“知己”和“知彼”两个方面,指导如何填报志愿。
知己:准确定位,充分了解自己
第一,准确定位。考生本人高中阶段在年段上的大排行,以及所在中学教学水平在全省的排行。考生填报志愿时,应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学校前几届各分数段毕业生被录取的情况,找到自己相对应的位置。
目前,福建省实行的是知分填报志愿。考生的分数通知单上,都有自己在本省的大排行名次。这是选择学校的重要指标。
具体方法是,将欲填报的学校以往录取分数段以上所有院校在本省招生人数的总和,乘以110%至150%,用所得出的数额来对照自己的排名。若自己的排名在其中,报考该校基本没有问题。
第二,准确认识考生本人的兴趣、爱好、能力以及身体状况。考生要了解自己适合学哪方面的学科。如对于那些平时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擅长做数学物理难题的学生,应首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学科;而那些动手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稍差的学生,则应选择如机械、建筑、自动化、水利、热工等工科专业。
文科学生也是如此,平时喜爱历史、哲学、文学,能够静下心来钻研的学生,应选择文学、历史学、哲学类的人文学科;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难以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学生,可选择政治、经济、法律类的社会科学。
家长、中学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本人的选择,不要盲目追风,更不应包办。每年高校录取的新生中,都有一些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闹着转系转专业。
知彼 :掌握院校专业四点信息
第一,正确区分高等院校的类别。了解按照学科设置和办学特色,高等院校大致的分类。
第二,正确区分专业类别,准确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第三,正确处理好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关系。
填报志愿应首选学校,次选专业。只有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好学校,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专业。如果狭隘地理解专业的重要性,把专业看得太重,往往会留下遗憾。
建议考生首选以理科、文科为主的综合大学,在此前提下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专业,这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切忌以专业定学校。在以理科、文科为主的名牌综合大学里,即使对专业不满意,学生在入学后仍有很多转系、转专业、辅修二学位等二次选择的机会。
如果是以专业定学校,这部分学生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发挥,特别是选择了操作性很强、专业面很窄的工科专业,如想跨学科学习或转系、转专业,便会发现由于专业的限制,困难重重。
第四,了解专业内涵,正确处理好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关系。
填报志愿时,切忌简单地从专业名称的字面上望文生义。有些大学为了吸引考生,将一些不易吸引考生的传统专业的名称改成得很前卫、很动听。如某高校的强项是传统的工科专业,但为了吸引考生,搭“神舟五号”的车,将本校的材料科学等专业合并,成立了“航天科技”专业,确实吸引了大批考生报考。
实际上,“航天科技”是一个领域,而不是独立的专业。这一领域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内容,四年的大学学习,怎么可能学完一个领域的所有学科?
(孙东东)